欢迎访问江苏铭盛环境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网站地图 污水处理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15896468025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公司新闻
    分享至:

    切削液废水预处理方法——化学复合混凝法详细

    更新日期:2021-11-03 14:19

     

    工业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免费方案咨询电话:400-699-1558 ,江苏铭盛环境24H手机热线:158-9646-8025

     

     

    随着在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具有冷却、光滑、清洗、防锈等功用的切削液被普遍应用,其带来的大量切削液废水的排放和污染问题也逐年加重。我国早在1998 年就发布了[1998]089 号文件,将切削液废水列入乳化废液的一种,为风险废物,对人及环境都有很大危害,必需经过严厉处置才可以排放。但切削废液成分复杂、浓度高、难降解且配方机密,给废水的处置带来极大难度,因而需求在深度处置之前先对其实行破乳预处置,以降低后续深度处置的负荷。

     

    预处置办法通常包括酸析法、盐析法、化学混凝法等。酸析法所用药剂通常为强酸,也可用废酸液替代纯的酸性试剂。李义久等应用浓硫酸对乳化废水实行酸化破乳,COD 去除率可到达75. 2%,但强酸造成设备腐蚀,也易对人身形成伤害。盐析是向废水中投加无机盐类物质至一定浓度,毁坏油珠的水化膜。但盐析法药剂投加量较大时价钱较贵,并且产生大量污泥沉淀,给后续处置增加难度。化学混凝沉淀法具有工程投资少、工艺简单、处置效果好等优点,普遍应用于废水处置范畴。处置过程中,只用一种絮凝剂,用量大、效果差且沉降时间长,所以让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互相配合运用,综合两者优点,不只能克服无机絮凝剂沉淀速度慢、吸附架桥性能弱和投药量较多等缺陷,而且能够降低处置费用的同时提升废水的处置效率,获得1+1>2 的效果。

     

    本文采用化学复合混凝预处置进行切削液工业废水处理经过比实验,选取聚合硫酸铁( PFS) 、聚合氯化铝( PAC) 、聚合氯化铝铁( PAFC) 和聚合硅酸铝铁( PFASS) 四种絮凝剂配合助凝剂聚丙烯酰胺( PAM) 对切削废水实行处置,选出最佳絮凝剂,并探求复合混凝的优势之处。用正交、单要素实验剖析复合混凝实验影响要素的主次、测试去除效果、并讨论混凝作用机理,从而确认絮凝条件下经济有效的组合工艺参数,为切削液废水预处置范畴办法的选择以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用

     

    1 实验

     

    1. 1 实验水样本实验所选切削液废水为深圳市某精细加工公司产生的切削废液,其废水初始COD 3×104 mg /LpH 值约为7. 7,且伴有难闻刺激性气息,废水呈灰白色,乳化状态稳定,是近年来金属加工行业普遍存在的一种高浓度机械加工切削液废水。

     

    1. 2 实验试剂及仪器实验试剂: 聚合氯化铝( PAC) ,聚合硫酸铁( PFS) ,聚合氯化铝铁( PAFC) ,聚合硅酸铝铁( PFASS) ; 聚丙烯酰胺( PAM) ,均为工业纯; 氢氧化钠、盐酸,均为析纯。实验仪器: TW-6000CODcr 水质连续自动检测系统,北京普析通用义务有限公司; InoLab pH 730 台式精细pH 测试仪,德国WTW 公司; ZR4-6 混凝六联搅拌机,深圳市中润水工业技术开展有限公司; BS124S 电子精细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磁力搅拌器,德国IKA 公司; DF-101S 集热式磁力加热搅拌器,江苏晨阳电子仪器厂。

     

    1. 3 实验办法取切削液废水1 L 于烧杯中,在pH 值、温度、搅拌强度和PAM 投加量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加等量的混凝剂PACPFSPAFC PFASS,挑选出最佳混凝剂; 混凝剂的投加量、pH、温度和搅拌强度等实行正交实验; 依此为依据,得出影响切削液废水降解效果的主次要素,优化主要要素用量; 讨论复合混凝法对切削废水的影响; 在以上最佳条件下实行实验,检测COD 的去除效果。

     

    2 结果与讨论

     

    2. 1 最佳混凝剂确认:在其他影响要素和实验条件相同的状况下,分别2. 5 g /L 5 g /L 两种不同加量的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铁和聚合硅酸铝铁,并配适宜量PAM实行实验,察看实验现象,取上层清液测定其COD 值。

     

    1 为四种混凝剂分别投加2. 5 g /L 5 g /L 时的破乳效果比照图。

     

     

    总体来说,混凝剂投加量为5 g /L 2. 5 g /L 的破乳效果好。对比四种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对切削液废水破乳效果最好,絮体密实、分层明显、上清液透光性好且较为清透; 聚合氯化铝铁和聚合硅酸铝铁2. 5 g /L 时,破乳效果较差且上层液体较混浊,随着投加量增大,破乳效果逐步变好,而聚合硫酸铁破乳效果一直不理想。

     

    将经过混凝剂破乳后产生的上层清液实行COD 测试,结果如图2 所示。

     

     

    从图2 中能够看出,四种混凝剂对切削液废水的COD 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硅酸铝铁对切削液废水中的COD 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聚合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铁。聚合氯化铝参加后,矾花较大,絮体产生速度快,静沉后上层为清透黄色液体。并且相比聚合硅酸铝铁,在加量较少的状况下就能够到达很好的破乳效果,并节约药剂的投加用量。所以,选择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

     

    2. 2 正交实验设计选取混凝剂PAC 的投加量( A) 、水样的pH ( B) 、温度( C) 、搅拌强度( D) 4 个要素为正交实验的因子,以COD 降解率为实验评价规范,选取了3 水平4 要素的L16( 34 ) 正交实验.经过表2 剖析得出,最佳优化组合为: A2B2C2D1,即PAC的投加量为3. 0 g /LpH 7. 5,温度为50 ℃,搅拌速度为快速250 r /min 慢速50 r /min。此时,去除率能到达94. 2% 以上。并且得出,影响混凝效果要素的主次顺序: pH>混凝剂投药量>搅拌速度>温度。关于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是pH,精确控制pH 关于COD 的去除至关重要; 其次是混凝剂PAC 添加; 温度及搅拌速度影响较小。在正交实验的根底上,对影响要素做进一步的优化和讨论。

     

     

     

    2. 3 影响要素的优化

     

    2. 3. 1 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pH 值是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指标,它对胶体颗粒外表的电荷、混凝剂的性质及混凝剂自身都有很大影响。从正交实验结果来看,pH 对切削液废水的去除效果影响最大,起到了决性的作用。在不同的pH 值条件下,混凝剂所生成的水解产物不同,胶体颗粒的电荷和电泳速度也不同,同时存在的化合物的形态及其数量也会随之不同。存在数量多的化合物作用最大,而不同的pH 值,这些不同形态和不同数量的化合物,对混凝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而调最佳pH 值,就是要调出能产生最佳的混凝效果的混凝剂水解产物形态,从而加快絮体生长并到达最好的沉降效果。

     

    为了研讨pH 值对切削废液降解效果的影响,在PAC 投加量为3 g /L,温度为50 ℃,搅拌参数为250 r /min 快速搅拌2 min50 r /min 慢速搅拌5 min 的条件下,分别调pH 值为5678910,静2 h后,察看实验现象,取上层清液测定COD,实验结果如图3 所示。

     

     

    从图3 能够看出,pH 过低,混凝效果差,矾花不明显;在中性偏碱性,去除效果较好; 而随着pH 值增大,去除效果又速降,且沉降速度变慢。与韩利华等的实验结果相近,即切削液废水在中性及偏碱性条件下,混凝效果相对较好。这是由于pH 值过低,溶液中以单体离子状态为主,凝作用差; pH 过高,水解形态逐步转变成多核聚合物的汇集体及Al( OH)3凝胶,混凝作用降低; 而当pH 值在最佳范围内时,所投加的药剂均能使其水解成多核羟基配合物Al13( OH) 5+34,经过电中和吸附微粒,并缩双电层使微粒脱稳,再应用其高分子构造停实行吸附架桥,因而具有较好的混凝效果。从图3 还能够看pH 7. 08. 0 范围内,切削液废水COD的去除效果随体系的酸碱变化进入一个稳定区间,简直没有明显浮动,而切削液废水的初始pH 值为7. 7,正好在此稳定区间内,故从药品的节约及操作方面考量,直接能够选择不调pH实行混凝实验。

     

    2. 3. 2 混凝剂PAC 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pH 值为7. 7( 不调) ,温度为50 ℃,搅拌参数为250 r /min快速搅拌2 min50 r /min 慢速搅拌5 min 的条件下,分别参加12345 g /L 不同量的PAC,静沉2 h 后,察看实验现象,取上层清液测定COD,实验结果如图4 所示。

     

     

    从图4 能够看出,随着混凝剂PAC 投加量的增加,COD去除率也明显升高,在投加量为3 g /L 时效果最好。而在1 g /L时,无明显现象,整体仍呈灰白色且没有矾花产生; 继续加大投加量到3 g /L 时,矾花明显增大,上清液为明澈的黄色液体;再继续添加,效果趋于稳定,COD 去除率已无明显变化,但泥量相应变大,沉降时间也随之延长。这与王书杰等的研讨结果大致相同,总体呈现出的去除效果为先大幅增加再趋于稳定最后稍有降,产生这种状况是由于投加量过多,已构成絮状物被过多的混凝剂包围,不能与污染物络合构成更大絮状沉淀,会产生胶体维护,也就是再稳现象,所以絮凝效果变差。而最佳投加量下,高分子混凝剂PAC 构成的共聚物经过吸附架桥、紧缩双电层和电性中和的作用,使胶体粒子疾速凝聚并逐步下沉,从而到达很好的降解效果。

     

    2. 3. 3 温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pH 值为7. 7 ( 不调) PAC 投加量为3 g /L,搅拌参数为250 r /min快速搅拌2 min50 r /min 慢速搅拌5 min 的条件下,分别设定反响温度为2030405060708090 g/L,静沉2 h 后,察看实验现象,取上层清液测定COD,实验结果如图5 所示.

     

     

    从图5 中看出,在混凝过程中,随温度的升高,COD 的去除效果呈现先的趋向。在温度为60 ℃时,COD 去除效果最好,而温过高,胶体粒子运动加剧相互碰撞增加,使构成的絮团破碎,不利于构成更大絮体沉降。由实验结果能够看出,反响温度在20 ℃ 以上时,去除率就能够到达93. 0%。由于本地域一年内大多数时间温度都在20 ℃以上,且如对水温实行人为的控制,投加加热设备无疑会加大运转费用。所以,选择在常温下实行切削液处置,既可得到很好的效果,又可以低处置费用

     

    2. 3. 4 搅拌条件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搅拌强度直接影响到悬浮颗粒生长、汇集以及沉降速率。从正交实验结果以及后续实验来看,先250 r /min 快速搅拌2 min,再50 r /min 慢速搅拌5 min,絮凝效果比拟好。这是由于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适中,有利于混凝剂的分散伸展,使其与胶体粒子充沛接触,卷扫网捕构成絮团沉降,若搅拌时间过长、搅拌速渡过快,会使刚构成的比拟松懈的大絮团打碎,混凝效果反而不好。

     

    2. 4 复合絮凝法对处置效果的影响为了直观表现复合混凝法优势效果,用相同实验流程,分别用不同的混凝办法,即单独加PAC、单独加PAM PACPAM 复合运用,经过对比它们在各自最佳条件下对切削废水处置效果,进一步阐明无机混凝剂PAC 与有机混凝剂PAM 复配比单独处置效果更具优势,而表3 很好地阐明了这点。

     

     

    从表3 能够看出,PAM 单独运用时,处置效果并不理想,两者复合运用与PAC 单独运用相比,去除效果尽管相差不大,但絮体产生快、矾花密实,沉降疾速,提升了混凝效率,而且产泥量较少,减少后续处置负荷,愈加经济节约。因而,对比3 种混凝剂投加PAC PAM 混合运用远远好于两者单独运用。而这是由于PAM 是一种线性高分子物质,经过与无机混凝剂PAC 的联用,对生成的絮体产生吸附架桥作用,不只絮体产生疾速、沉降速度快,大大加快了混凝速度,而且产泥量少,上清液更为明澈,在实践应用中也更为经济。但PAM 投加量的也有一定的适合范围,若加过量则会增加水体粘度,反而不利于混凝。

     

    3 结论

     

    本实验经过正交实验、单要素实验和比照实验,确认最佳混凝剂,讨论pH 值、PAC 投加量、混凝温度、搅拌强度等要素对处置效果的影响,并考证复合混凝剂的优势,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 1) 比照四种无机混凝剂处置切削废水的效果,PAC 的处置效果好于其他三种。

     

    ( 2)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次要素为: pH>混凝剂投药量>搅拌速度>温度。

     

    ( 3) 优化影响要素,得到最佳工艺参数: pH 7. 0 8. 0PAC 投加量3. 0 g /LPAM 投加量0. 2 g /L,温度为室温,搅拌参数为250 r /min 快速搅拌2 min50 r /min 慢速搅拌5 minCOD 的去除率可高达93. 8%以上。

     

    ( 4) 采用无机-有机混凝剂复合运用处置切削废水,不只沉降速度快,出水明澈,混凝效率高,而且产泥量少,降低了后续深度处置的负荷,工艺简单经济,是一种卓有成效的预处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