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盛环境——工业污水,工业废水处理专家,提供污水处理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铁路的高速开展,铁路物流由传统仓储、转运方式趋于多样化、外延化开展,如某国际物流中心开辟、尝试“境外深海捕捞+海产品冷链精加工+出口欧盟”的新型物流形式。在海产品冷链精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污水有别于传统铁路行业污水,污水性质发作了很大变化。经过对该项目海产品加工生产污水处置站“设计—施工—系统联调联试”全过程系列工作,对其污水特性及性质实行了讨论剖析,针对性地采取以“气浮+ICER生化”为中心的污水处置工艺,以确保尾水到达环评批复的《污水综合排放规范》(GB8978—1996)二级规范请求。
一、污水处置工艺计划设计
1.1 污水性质与特性
海产品冷链加工是将深海鱼类冻结之后再实行去头、去尾、去内脏、去骨处置,清洗洁净或切片速冻或腌制为废品。加工过程所产生的污水含有脂肪、水溶性蛋白、无机盐、细小鱼皮及大量微细鱼糜等物质,其污水具有以下性质和特性:有机污染严重,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及总磷(TP)严重超标,但可生化性好,是典型的高碳氮比(C/N)比有机污水;悬浮物(SS)少但水温低,加工车间排水出水水温通常稳定在8~10℃,是典型的低温低浊生产污水;污水中含盐量高,远高于微生物得以生存繁衍“水中含盐量不得超越0.3%”的耐盐环境指标,主要污染物指标检测数据如表1所示。
1.2 处置工艺设计
在污水处置站设计之初,对大连、秦皇岛、烟台及荣成等地海产品加工企业的工业污水处理工艺及实践运转情况实行了调研,主要采用“物化法+生化法”组合污水处置工艺,生化法尤以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noxic/Oxic,A/O)或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naerobic-Anoxic-Oxic,A2-O)污水处置工艺居多。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即A-O法或A2-O法生物反响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均比拟低。经过重复研讨后以为形成其活性污泥浓度低的主要缘由在于:一是污水水温低,活性污泥增殖迟缓;二是A-O法或A2-O法工艺的水流状态均为“空间推流式”,使活性污泥流失严重,在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短。
因而,依据海产品加工生产污水的性质和特性,对污水处置工艺实行了针对性改良,采用了“时间推流式”间歇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ntermittentCycleExtendedReactorActivatedSludgeProcess,ICER)工艺,间歇式排水的方式有效防止了活性污泥的流失,延长了活性污泥在反响池内的水力停留时间,详细污水处置工艺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1.2.1 物化法处置工艺
污水经粗格栅去除鱼皮、鱼骨等大杂质,转鼓细格栅肃清鱼鳞、鱼糜等细小杂质后,进入调理隔油池,经调理水量、均和水质、去除漂浮油脂后,由污水泵提升至溶气气浮设备;污水与碱式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充沛混兼并构成絮凝体矾花后,完成了乳化油脂的别离。
1.2.2 生化法处置工艺
海产品加工污水所含的有机物成分比拟复杂,特别是含有一些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或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质。污水进入厌氧池之后,在厌氧菌胞外酶的作用下,经过水解酸化作用将这些复杂的有机物合成成简单的有机物,如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脂类转化成脂肪酸和甘油等。厌氧工艺作为进步污水可生化性预处置工艺,为后续好氧处置工艺提供根底条件。
ICER是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ActivatedSludgeProcess,SBR)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即在SBR池内进水端增加了生物选择器及活性污泥回流系统,ICER生物反响池采用连续进水(沉淀期、排水期、静置期仍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方式,经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时间控制器完成曝气、沉淀、滗水、静置4个阶段全自动周期循环运转。曝气阶段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合成,同时将污水中的NH3-N经过微生物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沉淀、滗水、静置阶段中止曝气,微生物应用水中剩余的溶解氧(DissolvedOxygen,DO)实行氧化合成,反响池逐步由好氧状态向缺氧、厌氧状态转化,兼性微生物循环往复地在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到达对污染物的去除作用,同时完成了脱氮、除磷。
二、污水处置系统联调联试及工艺完善
该项目于2019年5月1日起开端实行污水处置系统的联调联试,截至2019年9月30日顺利完成并经过环保验收,历时4个月。在调试过程中,及时发现原设计思索缺乏的问题,并经过联调联试针对性地实行了技术调整与修正,详细措施如下。
2.1 提温降盐
在设计阶段,对高盐、低温低浊污水的认识水平缺乏,仅对生产污水实行了专项处置,但在生产车间试生产期间,发现高盐、低温低浊的水平超出了设计料想。海产品均来自于深海捕捞的冰鲜海鱼,在加工之前均需自来水浸泡冻结,“冰+水”的直接排出形成了车间污水的水温低。此外,海鱼冻结的海水及腌制工艺排放的污水直接招致了污水含盐量超标。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将物流园区生活污水、淋浴废水一同引入海产品加工污水中的方法,有效进步了污水温度(约进步3~6℃),稀释了加工污水中的盐度,保证其综合污水的含盐量低于0.3%,以利于生化处置。提温降盐实验曲线如图2、图3所示。
2.2 肯定混凝剂投放量
海产品加工污水是典型的低温低浊污水,固然引入了其他生活污水进步了水温,但低浊度仍然影响溶气气浮混凝效果,矾花呈轻絮状短瘦晶体且易碎,絮体比重近似于水比重而悬浮水中,不利于溶气气浮别离去除。为此,实行了混凝剂投药专项实验,经过药剂顺应性实验,首先肯定混凝剂采用PAC、絮凝剂采用PAM;随后实行投药量实验,分别依照420mg/L和25mg/L向原污水投加PAC和PAM时,COD的去除率最大到达59%;调理原污水悬浮物(SS)浓度至200mg/L时,分别依照230mg/L和25mg/L投加PAC和PAM时,COD的去除率最大到达89%。混凝剂投药实验曲线如图4所示。
2.3 活性污泥培育驯化
物化工艺调试完成后,确保了生化系统的进水盐度低于0.3%、COD不高于2500mg/L。活性污泥取自于某城市污水厂(A2/O工艺)二沉池的新颖污泥,先期投放于ICER生物反响池内,经过“微量叠加—按部就班”的方式注入海产品加工污水,历时2个月,ICER生物反响池的活性污泥呈现出黄褐色,污泥活性及沉降性能良好,并且坚持活性污泥浓度在7500mg/L左右;然后,再将ICER生物反响池的剩余污泥投入厌氧反响池,历时1个月,厌氧污泥构成并稳定运转;随后,依照“设计工况”开端正常运转。运转状态良好,出水稳定到达了环评批复的《污水综合排放规范》(GB8978—1996)二级规范,各指标去除实验曲线如图5至图8所示。
三、污水处置效果及剖析
该项目污水处置站经过3个月联调联试,于2019年8月30日污水处置系统进入了稳定运转工况,对污水处置站总进水水质、各处置单元(隔油沉淀池、混凝气浮、厌氧生物反响池、ICER生物反响池)进水水质及总出水水质实行了连续检测,对各污水处置单元的污染物处置效率实行了实测,细致数据如表2所示。
从表2能够看出,该工程所采用的“物化法+生化法”组合污水处置工艺中各污水处置单元均到达了预期的设计效果,在物化法(粗细格栅、隔油沉淀池、溶气气浮)阶段,主要去除了污水中的鱼油油脂类物质,COD去除效果显著,从8386mg/L降低至1586mg/L,去除率到达了81.1%,而关于NH3-N、TN和TP的去除率较低,约为25%左右;在生化法(厌氧生物反响池、ICER生物反响池)阶段,厌氧菌、兼性菌及好氧菌等微生物依照预先设定控制的溶解氧实行氧化合成,在反响池中,经过缺氧-好氧、缺氧-厌氧状态的转化,微生物在循环往复的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中,污水中的溶解性脂肪、水溶性蛋白等污染物得到了有效去除,较好地完成了脱氮、除磷目的,COD从1586mg/L降低至250mg/L,去除率到达了84.2%;NH3-N从107mg/L降低至17mg/L,去除率到达了84.1%;TN从139mg/L降低至33mg/L,去除率到达了76.3%;TP从36mg/L降低至3mg/L,去除率到达了91.7%。
四、完毕语
物流中心海产品加工生产污水处置站采用以“气浮物化+ICER生化”为中心的污水处置工艺,将物化处置与生化处置相分离,使高浓度有机污染的海产品精加工冷链废水得到了有效生物降解和脱磷除氮,确保尾水到达了《污水综合排放规范》(GB8978—1996)二级规范,满足环评批复的请求。经过对该物流中心海产品加工生产污水处置站“设计—施工—系统联调联试”的全过程能够看出,今后关于此类生产污水处置还需树立“在设计时综合管理、严厉控盐提温从源头抓起”的理念,以确保污水处置到达环保请求。